近日,有媒体报道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》(下称《意见》)已下发,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多个配套细则。
多名受访业内人士表示,此次《意见》由最高层强势推动,规格远超上轮电力体制改革,可见管理层的重视度之高。虽然内容上并未超过之前相关文件的范畴,略低于市场预期,但从效果而言,《意见》催生的新增市场不容小视,释放的改革红利更不容置疑。
“对售电侧的放开是此次改革的重点,加上《意见》对分布式发电的支持,光伏、风电等新能源市场的潜力将被大大释放出来。”24日,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研究中心教授钟一清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,此次电改不仅打破了一网独大的局面,更推动了新能源发电市场份额的增加,从而提高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及生态环境改善。
值得关注的是,此前魏桥等自建电厂模式,一度被市场热议,并被媒体以此为由,提出推进电力改革、打破电网垄断。对此,有业内人士表示,《意见》打破了电网统购统销的垄断局面,给了“魏桥模式”正名的机会。
不过,钟一清也表示,随着水电、核电新能源发电的崛起,地方企业自备电厂成本优势将不再,加上环保等压力,类似电厂或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。
售电放开或引万亿投资
“虽然《意见》中没有提到拆分电网,但是‘管住中间、放开两头’的提法,已经改变了电网统购统销的局面,打开了市场。”24日,一家国有电力集团山东分公司人士孙涛(化名)对导报记者表示。
《意见》提出,今后电力市场将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,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,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。孙涛对此解释称,“电力用户将拥有向不同市场主体购电的选择权。”
实际上,这个可自由选择的权利,早已被各界期盼已久。如此前“魏桥模式”之所以受到市场热议,有一大半原因就来自于对电网垄断销售渠道的不满。
所谓“魏桥模式”,是指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旗下电厂通过自建电网,向其他企业及周边居民供电,由于其供电价格比国家电网电价低了1/3,被认为是冲击电网垄断之举。不过,随后该做法引来了电力方面“不合法”、“不安全”等异议,并最终归于沉寂。
“虽然现在通过自建电网售电依然是违法行为,但在《意见》后,类似企业将会有一个合法的售电渠道。”孙涛表示。其所指的就是《意见》中提出的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一项,具体为5类企业可以成为新的售电主体,包括高新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成立售电主体、社会资本投资组建售电公司、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事业公司、节能服务公司和符合条件的发电企业。
“一些地方企业的自建电厂具备热电联产效应,降低了发电成本,竞争力还是有的。”钟一清表示,此类企业可以通过获取售电牌照的方式获得合法售电身份,“但具体操作还要看落实的细则。”
实际上,在新电改方案正式落地之前,先行试点的深圳已成立了一家名为深电能售电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,意在以国际通行的准许收入模式确定独立输配电价,并履行与大用户议价的职责。多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,发售电侧电价和准入门槛的放开,使得民营资本大量涌入,这块电力“新兴”市场的交易金额有望超过万亿。
分布式光伏迎良机
值得关注的是,在获得机遇的同时,“魏桥模式”的前景并不令人看好。
“竞争将造成市场分化,水电、核电等成本较低的发电企业,以及形成规模效应的发电集团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。”钟一清说,随着电改推动带来的电价下行,环保意识的提升,类似企业自建的小火电项目最终将退出市场。
那么,谁才会成为电改的真正受益者呢?
其所指的是,《意见》提出,采用“自发自用、余量上网、电网调节”的运营模式,全面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市场,支持企业、机构、社区和家庭根据各自条件,因地制宜投资建设太阳能、风能、生物质能发电以及燃气“热电冷”联产等各类分布式电源。
钟一清对此表示,分布式电源的发展问题在电改新方案中获得了足够的重视,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性收购制度在文件中被一再提及,给了相关产业巨大想象空间。虽然风电、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成本略高,但随着政策保障落实力度的加大,其各种优势也将显现。
“光伏发电具有规模化成本小、环保、易推广等特点,”吴义勇表示,“比如我们的屋顶光伏就是利用大量闲置的建筑屋顶,几乎不占用土地,也不会造成污染。”不过,吴义勇称,此前公司虽然大力推广,但是项目收益并不高,“主要是因为电费收取困难、售电渠道无法打开。”
吴义勇认为,《意见》对分布式产业的支持和售电渠道的放开,使得光伏企业可以通过分布式切入直购电,针对用户用电特征完成用电供需匹配,从单纯的电力供给向综合的电力服务转型,实现更好的收益。
“比如山东的项目,年利用小时数约在1400小时左右,以预期的并网电价1.2元/千瓦时、补贴0.05元/千瓦时计算,我们的项目收益率可以达到15%以上。”吴义勇说。
“长此以往,分布式电源会给传统的发电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,”孙涛说,“所以有些电力企业已经开始主动调整发展和经营战略,提高对新能源发电的重视。”
尚存忧虑
值得关注的是,虽然此次《意见》推出被业内寄予较大期望,但一些受访人士也表示,相关细则的落实才是关键。
“不能不考虑垄断集团的影响力。”一名电力行业专家表示,电力改革一度沉寂10多年没有进展,主要在于电网集团等存在利益考量,“现在虽然没有拆分电网,但无论是对电网公司的业务定位,还是售电渠道的放开,都动了既得利益方的奶酪,所以在细则落实上更具压力。”
不过,钟一清表示,考虑到《意见》只是以大用户直购电作为突破口,涉及面较窄(占比不超过2成),故推进中阻力较小。“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的放开,才是改革的难点。”
也有业内人士表示,2014年以来全国电力供应形势较为宽松,电力供应处于过剩状态。此时放开售电会导致价格战,很可能对发电企业、特别是刚刚进入市场的企业带来经营压力。
|